閱讀記錄 | 搜書

案藏殺機: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分章閱讀 6

吳蔚 / 著
 加書籤  滾屏 朗讀

左必蕃脑袋灵活,心思缜密,转念间想通了的因果,眼见赵晋正与噶礼眉开眼笑地谈,找了个理由溜了去。这溜,保住了条命。

记邮件找地址: dz@YUEJISW.COM

但事并没有就此了结,噶礼离开贡院,赵晋再次找到左必蕃,了多番暗示,左必蕃均佯作解。说到最燥的赵晋终于明了,对方是想参与,心里骂了句“胆小鬼”,自行去了。之断有各种买卖关节的风言风语传到左必蕃耳边,但始终装作

终于到了八月乡试时间。本场三场乡试的题目,头场为四书题:“能行五者于天为仁矣”;次题为“博厚所以载也”三句;三题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节。

表面看起切都很平静。直到九月初九发榜,解元为刘捷,中举者除苏州十三外,其余多为扬州有钱盐商及权的子其是同考官句容知县王曰俞举荐的吴泌,同考官山阳知县方名所举荐的程光奎,二均是有名的文理通之徒,舆论顿时片哗然。

苏州千多生员在南京玄妙观集会,推举廪生丁尔戬为首,将五路财神像抬入府学,供在明堂孔子像旁边,表示这次乡试是“惟财是举”。还有用纸糊住贡院匾额,改“贡院”二字为“卖完”。贡院的也被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是胆。”讽主考官左必蕃对舞弊行为视而见;而赵晋则胆妄为,收受贿赂。又有作打油诗讽说:“能行五者(金子、银子、珠子、绸缎、古)是门生,贿赂功名在此行。但愿宦囊夸博厚,须贡院诵明。登山有竹书贪迹,观海无波洗恶名。榜难为言皂,圣门学者遭坑。”其中暗乡试的题目。

管时论对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冷嘲热讽个,但二毕竟是外的和尚,生地熟,明眼能看其背另有主谋。既然乡试的受惠者最多的是盐商子,就怀疑到与盐务有关的官员

在清朝,制盐业是重的官方工业,盐价和盐税收入是与田赋收入同等重的官府财源。当时直接负责两淮盐务的是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李煦夫,曹雪芹祖),二隔年管,管辖范围涉及盐场、运输、税课、稽查等。另外两江总督噶礼也于盐务有重责任:是缉拿盐商走私;二是官督商销,即招商办课,由专商垄断盐引和引岸,盐商向官府缴纳引税领取盐引(种凭证,准许持有向官方产盐机构认领盐,属于官方垄断资源),在指定地点买盐及销售。

曹寅到江南任织造已经有二十年。其康熙皇帝的也当侍卫,得康熙皇帝信任。康熙皇帝四次南巡,均住在曹寅家里,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斑。自和李煦接手盐务的肥差,旁敢问津,但自噶礼任两江总督有所同。噶礼到任,就向康熙皇帝参劾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皇帝公开查。噶礼表面是树立清廉形象,其实是想染指肥得流油的盐务。殊知康熙皇帝素将曹寅当,当然没有理睬噶礼的奏,但也暗地派告诫曹寅和李煦,必须设法补。自此,曹寅和李煦为收敛,反倒是噶礼开始手盐务。

以曹寅和李煦的份位置,也没有这个能手科举,那么乡试通弊中嫌疑最的当属两江总督噶礼了。时间,城风雨,谣言断。生员抬着五路财神像游街时,南京城万巷,们蜂拥而观看,景象蔚为观。

两江总督噶礼见到这般形,当即冒三丈,派兵将丁尔戬等十多名为首的士子拘捕,准备按诬告问罪。士子们更加群汹汹,普通百姓也被怒了,触即发之直密切关注事发展的江苏巡张伯行自然会坐视理,第个向康熙皇帝疏,这是本篇开头所提到的幕。

只见张伯行在奏疏中写:“今年江南文闱,榜发之,议论纷纷。九月二十四,有数百抬拥财神,直入学宫,称科场公,臣未敢隐匿,相应奏明。”奏疏中还对了解到的况作了描述,比如副主考赵晋受贿十万两纹银,卖举功名;同考官王曰俞、方名等通同作弊;而正主考左必蕃知报,有意欺瞒圣;本年江南乡试取士造成了很好的影响,江南士子片哗然,众怒难犯,如果及时查办,恐怕

康熙皇帝看了还未作反应,江南乡试主考官左必蕃的奏疏也到了。原左必蕃看到事越闹越,担心祸及这个正主考,夜惶恐安;又听说张伯行已经给朝廷奏,生怕被安个“知报”的罪名,也急忙奏说明江南乡试事。没有揭发副主考赵晋卖关节事,当然更敢提及两江总督噶礼,仅仅是奏:“撤闱闻舆论喧传,有句容知县王曰俞所荐吴泌、山阳知县方名所荐程光奎,都是通文理者,臣也胜惊愕。”

接到了张伯行、左必蕃的奏疏,江南乡试丑闻已经是确认无疑的事,但康熙皇帝并没有像顺治皇帝那样立即采取的行,而是依旧在等待。有着多疑狡诈的天,从易相信汉臣的话,等待另外两封密折从江南

清朝档案最机密者,当属军机的档案,这些都是级别最的国家机密。但自康熙皇帝开始,还有比国家机密更为机密的密折。般的奏折,比如江苏巡张伯行的、江南乡试主考官左必蕃的,都是先通政司审阅,然再呈皇帝。特别的奏折还需“贴黄”,即在黄纸概括点,附在奏折同呈皇帝。康熙皇帝创造的“密折”制度则是专奏专闻,这种密折必经通政司,而是直接递到皇帝手里。折面写奏者姓名,只写“南书谨封”的字样。这当然是为了防止泄密,除了皇帝本,谁也密折是谁写的,密折里面又讲了些什么。对这类奏折,康熙皇帝格外重视,均即时批复。度患病,右手无法弹,但依旧假手,强用左手批复密折,从耽误。

能够拥有奏密折权,自然都是康熙皇帝的心。康熙皇帝正在苦苦等候的密折,派在江南的密探——苏州织造李煦、江宁织造曹寅以及杭州织造孙文成(曹寅的戚)。这三个都是康熙皇帝派驻在江南的耳目,年四季间断向康熙呈递笔缮写的密折,奏报容短小密,部分是关于江南地方的雨、收成、米价、疫病、民、官吏的名声等等。传说《楼梦》中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就是以这三位织造为背景。巧的是,江南辛卯科场案案发的这年,刚好就是曹雪芹的生年。

果然没有令康熙皇帝失望,李煦、曹寅的密折很了。二报告了榜发议沸腾、民愤难平的况。曹寅更是密奏说:“今年文场秀才等甚是平,中者甚是公,显然有舞弊行为,因此扬州秀才扰攘成群,将左必蕃祠堂全部拆去。传闻是副主考赵晋所为,始暂息。”

康熙皇帝这才拍案而起,怒气冲冲地:“勤政民五十年,还从没有见如此胆妄为的臣贼子。若任们这样去,岂毁掉清江山。”于是派户部尚书张鹏翮为钦差臣,会同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张伯行、安徽巡梁世勋在扬州审案,务必将科场案彻底查清。

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康熙九年(1670)士。传说其容貌俊美,“貌如好女子,诸同年皆戏之”(《西征随笔》)。,张鹏翮自步入仕途直有公直廉明的名声,“避权贵,皆惮之”,是康熙朝的名臣。曾经任江南学政。到任少富家子手持京师权贵写的“荐函”,打算门,但听说张鹏翮刚正无私,最终还是“踯躅逡巡,投而去”。当时的规定,凡呈学使报册都须些“部科费”(手续费),但张鹏翮“两袖清风,毫无以应,亦绝索”。回京师任职,张鹏翮为了应付说请托之,特意在府邸的厅堂竖了尊关圣帝君塑像。每逢有登门请托时,指着塑像说:“关帝君在,岂敢营私徇隐!”这样清臣,当然得康熙的信任,誉为“天廉吏”。

[张鹏翮为清初明臣,得到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嘉许,史料对其为多褒奖有加,唯独汪景祺在其所著的《西征随笔》对张鹏翮的贬斥,说“龌龊鄙,无志材,刻薄寡恩,顽钝无耻”。汪景祺为浙江钱塘,少负才名,因而恃才傲,“豪迈羁,谓悠悠斯世,无可友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中举,其两次参加会试,均未能中士,而刚好这两次的主考官都是张鹏翮。科场失意,汪景祺改投到当时炙手可热的将军年羹尧幕,写成《西征随笔》书。久,年羹尧被雍正皇帝令赐,汪景祺也因为《西征随笔》中有“逆”之言被雍正所杀,家小全部被流放宁古塔,成为雍正朝第起文字狱的受害者。汪景祺被斩首,头颅悬于北京宣武门外。直到雍正皇帝去乾隆皇帝登基,其早已成枯骨的首级才被取葬。《西征随笔》直为书,直到清末民国初期方现于世。]

对于两江总督噶礼,张鹏翮点也陌生。曾受命调查噶礼举报苏州知府陈鹏年所作《重游虎丘诗》是反诗事,当时噶礼极威胁利之能事,但张鹏翮没有理睬,照旧“按发状,振摘是非,无所容回”,最终的结论还是“直鹏年而曲噶礼”,证实噶礼完全是诬告。

张鹏翮与张伯行也是老相识了。任河总督时,“丁忧”(清朝制度,官员去世,官员去职三年归里守孝,称之为“丁忧”)在家的张伯行因自发组织民众抗洪堵堤,得到张鹏翮的倾心赏识,向康熙皇帝荐,称其“堪理河务”。正是由于张鹏翮的举荐,张伯行才入了康熙皇帝的视

正因为张鹏翮刚正廉洁,畏权贵,所以凡有重的案件,康熙皇帝总是派理。对于这桩朝瞩目的江南乡试案,张鹏翮更是众望所归,被认为定然能够秉公办理。在这样的状况,时均认为局面对张伯行有利,而对噶礼利,岂料事完全乎众的意料。

达的当天,张鹏翮赶赴江南,路马蹄。第次会审,在扬州行辕举行,由钦差张鹏翮主审,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张伯行、安徽巡梁世勋陪审。切都相当顺利,没有费任何周折,副主考官赵晋当堂供认受贿黄金三百两,同考官王曰俞、方名也供认徇私舞弊,将事先约好的关节“其实有”三个字卖给了程光奎、徐宗轩、吴泌等,并将有关节之均取中举。钦差张鹏翮当即决定革去赵晋、王曰俞、方名切功名,收监看管,等待皇帝的置。

面是提审行贿程光奎、吴泌。二被带,钦差张鹏翮听说这两名举是有名的文理通,于是先简单考了的学识,结果吴泌连两句《三字经》都背,程光奎写《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四个字中就错了三个,唯写对的“钱”字也是七八歪,成样子。张鹏翮愤慨至极,拍桌子,怒问:“们到底行贿多少买这举功名?从实招。”程光奎哪里见这等阵,吓得立即招供说:“小了黄金十五锭,每锭二十两,共是三百两。”吴泌马也跟着承认自己行贿了三百两黄金。

这样,问题就了——程光奎和吴泌各三百两黄金,共是六百两,可副主考官赵晋供认只收到三百两黄金,另外的三百两到哪里去了呢?追问之,吴泌供的三百两黄金是托任安徽巡叶九思的家李奇代转的,这三百两到底给了谁,只有李奇知

李奇当即被拘到了堂见到现场钦差坐,督各坐边,差役环伺,顿时吓得战战兢兢,经喝问,立即代另外三百两黄金贿款给了泾县知县陈天立,由代转给两江总督噶礼。此言,全场愕然。

[推薦作品] [本書更多新章節] [章節報錯]
目錄
大家正在讀
月季小說網 | 星期2 20:17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切回簡體版)

聯絡通道:mail